“关注”一下,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医疗保险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,我国政府对此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。至今我国医疗保险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,相关制度也在持续完善、不断发展,力求更多更广地惠及全民。
大部分农村实行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,然而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,缴费标准也不断上升。从实施之初的人均10元到今年的350标准线,短短二十年,医保费用竟上涨了35倍。如此高额的医保费用是否会给普通民众带来压力呢?国家又是否会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呢?
一、新农合费用增长
新农合是国家为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、缓解农民治病压力而推行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,在防止广大农民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然而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调整,新农合缴费标准也在年复一年地增长。2003年新农合开启试点之时,参保仅需10元,而今年的最低缴纳标准已经达到了人均350元。
虽然看上去不起眼,但对于人口基数大的农村家庭来说,每人350元的医保费用并不是一个小数目。对于一个七口之家庭而言,每年在医保上的支出就高达2450元,更何况350只是医保缴纳的最低标准,实际费用还有可能随着地方政策向上浮动。
近几年我国经济整体呈现下行趋势,普通百姓挣钱只会更难,而医保费用的不断上涨无疑为其增加了不小的压力。近几年不断有人对新农合政策提出质疑,不少民众声称交不起医保,更有部分农民决定放弃医疗报销、断缴医保。
二、断缴风波
新农合缴纳费用的不断上涨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,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。于是近几年不少农民不愿意续缴医保,这也导致我国农村的医保催缴工作行进艰难。事实上,医保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治病压力,即使费用不低,也不应该会引起群众如此强烈的抵制。那么为什么许多农民不愿意继续缴纳新农合医保了呢?
农民断缴医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农合所带来的经济压力。随着医保制度的完善和辐射范围的扩大,新农合的缴费标准不断上升,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。不同于城镇职工医保,新农合的缴纳单位只能是个人,没有相关单位为其分担。所以说,逐年增长的医保费用对不少农村家庭来说,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。
更重要的的是,新农合的缴纳并没有确定的终止年限,而是一年一交,一交一享。城镇职工医保实行累积制度,当年未使用的账户余额将会自动累积至次年,且定期给予一定的退额。新农合医保却并不累积,无论当年是否使用,年底账户余额都会清零,次年仍需重新缴费。
此外,尽管新农合能够在农民就医时为其报销部分费用,但这种报销通常只用于住院治疗等,并不包括寻常门诊消费。农村医保的报销比例也会“因地制宜”,乡镇医院的报销比例在65%左右,而城镇医院的报销比例却只有50%。从城乡医疗条件差距来看,新农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治病难的问题。
三、人大代表的提议
随着新农合缴费标准的一再提升,农村医保的弊端逐渐盖过了其益处。综合衡量下,不少农民都对新农合产生了抵制心理,纷纷表示要断缴医保。针对这一现象,有人大代表提出暂停新农合保费上涨的建议,这一提案一经提出,便收获了了广大农民的强烈支持。
这一建议主张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农合缴费标准,避免医保费用的持续上涨,以此来减轻民众负担、稳定民心。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,医保缴费的上涨是必然趋势,所以这一建议是否会被采纳仍然是个未知数。
总结:
新农合作为解决农民医疗问题的互助保险制度,为广大农民就医治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端。在缴费标准不断上升的趋势下,越来越多的农民反映已经难以负担沉重的医保费用,不少农村已经出现了断缴退保的现象。
为缓解农村医保问题,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暂时稳定医保缴费标准,为广大农民适当减负,从而增强农民对新农合的信心与认同感,提升农民参保积极性。虽然这一建议仍未落定,但也预示着农民医保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。
关键词: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