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讯息!今年第8次沙尘天气影响持续 三北防护林为何没挡住沙尘?

今年以来,我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,从3月开始算是第五次。4月9日以来的沙尘天气过程更是达到沙尘暴级别。

中央气象台4月11日上午11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,受冷空气大风影响,预计11日午后至12日,18省份有扬沙或浮尘天气。


(资料图)

北京地区此次沙尘的主要来源是蒙古国沙漠和戈壁,在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冷空气东移过程中,强烈的大风卷起沙尘,通过高空输送,南下东移,在北京等下游地区沉降形成沙尘天气。

我国是否进入新的沙尘活跃周期?

对此,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表示,看待这个问题,可能要从更大的一个时间尺度去看。实际上,从2000年以来,大范围的沙尘暴次数是呈现出减少趋势的,但从近些年来看,有部分年段的沙尘次数比常年同期略偏多。“不过,沙尘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系,比如地表的植被、积雪、气温、降水以及天气系统的强度等”,桂海林说,天气系统的发生具有年际变化特点,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并不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的沙尘活跃周期。

防护林能否阻挡沙尘暴?

人类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,会使生态恶化、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,导致沙尘暴的出现。

公开资料显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.82亿亩,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,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。

对于公众关注的近些年我国积极植树造林,荒漠化、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,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,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沙尘天气,防护林是否可以阻挡沙尘暴的问题,桂海林解释,近年来,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许多成果,比如“三北”防护林建设、京津冀防沙治沙工程等。

“近些年从我们的监测来看,防护林使我国沙尘源的起沙大大降低,由于有时候天气系统的发生位置和境外一些沙源地的配合作用,还是会发生跨国际的一些大的沙尘现象。但是有沙尘的时候,或者沙尘频发的时候,并不能否认我们国家生态防护林的作用。”桂海林说。

榆林靖边三北防护林(图片来源: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常继宏 摄)

陕西榆林昔日沙地

榆林万亩人工造林

沙尘天气能否根治?

“关于根治沙尘天气这个问题,我们要保持一个科学的态度。”桂海林谈到,有些气候区,本来就降水稀少,不利于植被生长,主要防止它的沙地扩大化。沙尘天气也并不是需要根治的天气,它对我们带来的一些不利的方面,但同时也对全球生态系统有一些有利的地方。

另外,蒙古国本身的沙漠治理也是问题。蒙古国境内的戈壁沙漠紧邻内蒙古边境,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,约占整个蒙古国的四分之一。一直以来,过度放牧都是蒙古国绿化的一个重要障碍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指出,从1990年到2020年,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增长了三倍,远超出草地的承受能力。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稀疏,加速土壤流失速度。此外,蒙古国是矿产资源大国,采矿也会扰动地表状态,破坏植被,使地表土壤更松散。陈圣乾表示,这些也为了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,所以在改善中国北方生态环境的同时,也需要关注蒙古国的地表环境情况。

综合中国天气网、生态中国网、北京日报、澎湃新闻等

编辑:陈歌

责编:徐悦钧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纵横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2  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